刘德华的“封神”之作,《拆弹专家2》炸了!
摘要:北京时间20210103关于【刘德华的“封神”之作,《拆弹专家2》炸了!】的具体情况和说明,让www.xdfkz.cn新闻频道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。
本文作者:不雨亦潇潇
豆瓣8.0分,淘票票9.2分,猫眼9.2分,上映几天来,天天创新高,《拆弹专家2》炸了!
开场一分钟,香港赤鱲角机场就被核弹爆炸的蘑菇云吞噬。后续的120分钟,6场重量级爆炸戏更是轮番轰炸着观众的感官。
戏里戏外,《拆弹专家2》都燃爆了今年的贺岁档。
影片虽然名为《拆弹专家2》,却已然不是三年前第一部的续集,除了刘德华、邱礼涛、编剧李敏等核心班底未变,电影从主演到故事都完成了升级改造。
电影剧情设置悬念,演员诠释生动人物,画面特效全面升级,这些都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,它不愧是年底的最佳影片。
一、刘德华的“封神”之作
既然说到了这部电影,那必须要聊一下主角潘乘风。
刘德华此次不再饰演一个正派的精英警察,相反,他因救人后的意外爆炸,变成了自认被“用完即弃”的社会系统抛弃的人。
“我不是疯,我是痛!”——这句激动呐喊出的台词,暗示了后续潘乘风在社会陈规下人生际遇的改变。
警队拆弹专家潘乘风(刘德华 饰)与董文卓(刘青云 饰)本是一对合作默契的搭档,为了挽救无辜的生命,无数次置身险境拆除炸弹,凭借高超的技术,二人总能化险为夷。
然而在一次任务中,因为疏忽,导致一枚未被发现的炸弹引爆,潘乘风在爆炸中失去了左腿。
由于身体残障,想要回到曾经的岗位变得困难重重。
而就在此时,一个名为“复生会”的极端组织逐渐浮出水面,整个香港被笼罩在了恐怖袭击的阴影之下,而潘乘风的卷入更是让事态逐步失控,将局面引向了最糟糕的结局。
5年后,潘乘风再度现身,涉嫌与一桩爆炸案有关,却在紧要关头失去了记忆,他只能一边逃亡一边查明真相,他的好友董卓文和前女友庞玲却给他讲述了两段截然不同的经历。
董卓文说他在被降职后性情大变,不再是从前的潘乘风。庞玲却称他是警方的卧底,那场爆炸案其实是为了执行任务。潘乘风是好是恶,真相越来越扑朔迷离。
曲折的人物状态,对演员的考验当然是巨大的,但还好的是演员都能够把持的住。
而且看到刘德华与刘青云两位戏骨再度联手,不禁有些感慨。
用华仔自己的话来说,潘乘风区别于他此前饰演的大部分角色。因此华仔所需要付出的努力,也不仅仅是重拾起摔马后首拍打斗戏份的体力,更要重拾起当年身上的那股散发致命魅力的多面性。
主角的三种身份一层一层地递进而出,后两种身份甚至产生混杂、游走的“亦正亦邪”状态——“信我就是警察,不信我就是罪犯”,这给观众带来了观影时的快感。
可以说,“潘乘风”的肉身和灵魂就是刘德华,演员的灵感和电影人物亲密无间地交织在一起,才会有如此入木三分的刻画,并贡献出近几年来在大银幕上最有生命力的角色之一。
二、强有力的画面特效
在电影一开篇,就出现了赤鱲角机场被火光吞没的震撼画面,之后接二连三的爆炸案陆续出现,也在不停推动着剧情和角色的走向,结尾青马大桥爆炸的情节,更是让影院里的观众屏住了呼吸。
有观众表示,“音效震撼,爆炸场面和动作戏,都看得好过瘾,从头炸到尾。”可以说是全程无尿点。
虽然这是一部商业片,但对于系列电影的观众而言,大家对第二部的期待必然要比第一部高上许多,可以看出在《拆弹专家2》中我们也看到了剧方的用心。
上一部电影中炸毁红磡隧道、拆C-4炸药等操作,在第二部中只能算是“基础”。
难度系数肉眼可见地升级,扩变成了在青马大桥、IFC、机场等地标以及核弹爆炸这种“港湾末世”的张力程度,远远不是第一部所能比拟。
整部电影中最多有120个场景,是普通拍摄的两倍。除了使用大量的实时拍摄外,《拆弹专家2》也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后期制作, 电影中显示了危机中的青马大桥和赤鱲角机场的恐怖场面。当然在这些令人震惊的场景背后,是整部电影台前幕后高度专业且充实准备。
面对如此高风险的任务,无论是台前的演员还是幕后员工,都一定是100%投入了。
“拆炸弹”到“拆核弹”是影片剧情卖点上的升级,而伴随核弹剧情的大胆引入,本片不仅启用了全新的故事线和人物,在视听场面、剧情悬疑性、人物复杂度等各方面都做到了一次改造升级。
核弹在很多商业电影中都出现过,而阻止核弹爆炸也成了好莱坞大片的惯用手段。
不过在这些好莱坞电影中,核弹仅仅是为了渲染紧张气氛的噱头,到最后总是会出现英雄拯救世界。
不过这部电影这次可没玩虚的,影片开端直接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核弹爆炸戏份。
虽然这段戏是臆想出来的,并没有实际发生,可是特效呈现出的末日效果,已经足够让我们拍案叫绝。
三、隐喻深刻的内涵
《拆弹专家2》好看,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好看,导演邱礼涛在这个常规的故事上,也有深度的表达。
《拆弹专家2》说的也是拆弹专家的英勇正义,诠释了英雄之所以为英雄的内涵,也表达了反恐、正义的主题。但仔细一想,正能量的外壳下,《拆弹专家2》有对人性尖锐锋利的探讨。
因为电影中,潘乘风是拆弹专家,也是邪恶分子。他能拆炸弹,可他同时也成为一个定时炸弹。一个好人是怎么“黑化”的?
在失去一条腿之前,潘乘风无疑是一个英雄。他可以脱下防爆服给惊恐的受害者,冒着生命危险拆弹。
就算失去了一条腿,他也乐观面对。每天积极投入康复训练,残而不障,各种体能指标远远超过警队标准。
可他为什么变了?
当他康复后重回警队后,警长把他打发去做文职。领导害怕担责,不敢让一个残障人士成为拆弹专家。这严重打击了潘乘风。
在警方对他的表彰大会上,他举着控诉警方“用完即弃”的黑色标语,表达自己强烈的不满。但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身边的人,都认为“他病了”。
潘乘风痛苦地呐喊,“我不是疯,我是痛”。他太痛了,太愤怒了。
既然他得不到警方的信任,那么他就向警方证明自己的能力。他从拆弹专家,成为制造炸弹的专家。他加入邪恶组织,参与一次又一次的爆炸案。
潘乘风曾是个好人,他也想做个好人。但他终究走上歧途。
这背后指向的问题却不应该被忽视:当潘乘风所坚信的正义抛弃了他,他该相信什么?
潘乘风最后以生命守护生命,偿还他深重的罪孽。但他的罪孽,本可以不必有。
这是《拆弹专家2》引人思考的地方。
4、结语
这部电影包揽了宏大酷炫的特效场景,反转悬疑的故事情节,大牌明星的真情演绎。警匪、悬疑、反转、剧情节奏铺陈有序,情节的爆点、泪点、痛点埋伏的疏密有度。
电影中的血与火,生与死,是好人也是坏人,更是一个警察,他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“忠诚勇毅 心系社会”的口号。
在这个被认为是“港片已死”的时代,《拆弹专家2》让我们看到了港片的未来,同时也是中国电影的未来。
(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